QY千亿国际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湾街的一家服装公司内,时尚保暖的毛皮大衣、绚丽精致的连衣裙、色彩斑斓的帽子等新疆民族服饰琳琅满目,处处彰显着设计师的巧思与匠心。
11月28日这一天,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67岁的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在这里一边指导女工裁剪布料,一边思索着绣品图案。
孜亚提汗自幼便在绘画与手工艺上崭露天赋,成长于布尔津县的她,每逢长辈制作民族服饰,就在一旁用心学习。熟练掌握哈萨克族服饰制作技艺后,她央求家人卖掉家中仅有的一头小牛犊,购置了自己的第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从此课余与节假日的时间,缝纫机的“嗒嗒”声便伴随着她。
4月28日,哈萨克斯坦ASPARA时装周上,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左)与模特在一起。米娜尔·阿德勒赛依提摄
1976年,孜亚提汗进入新疆艺术学院研习美术专业,毕业后就职于阿勒泰地区歌舞团,从事舞台美术与服装设计。
舞台服装对于塑造角色形象、彰显演出风格至关重要,如何打造出令人瞩目的舞台服装造型?孜亚提汗耗费大量时间沉浸于图书馆,钻研新疆民族服饰文献,品味文学经典中对服饰的细腻描绘,以及诗文中众多与华服相关的语句,还四处向各民族服饰工匠请教。“这些学习过程需要十足的耐心,必须全神贯注,手、脑、眼协同运作。”她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6年的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她为舞蹈《胡大夏》设计的服装荣获全国三等奖,一举成名。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孜亚提汗频繁参与疆内外各类重大文艺汇演与比赛,荣获众多国家级与自治区级荣誉,在新疆服装界声名远扬。
声誉日隆之时,孜亚提汗毅然选择暂别舞台,前往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攻读服装设计专业。学成归国后继续投身舞台服装设计工作,她发现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舞台服装与表演、布景、灯光、音乐等元素的联系愈发紧密,“它们之间的精妙衔接与协同配合,已然成为剧目演出的加分亮点。”
在创作设计大型民族歌舞诗剧目《阿嘎加依》的舞台服装时,孜亚提汗频繁穿梭于美术馆、博物馆与文物考古部门,反复研习、用心触摸中华服饰文化的历史脉络。
该剧目在疆内外演出近百场,其人物服装设计广受赞誉。业内专家一致评价,该剧目舞台服装设计充分考量人物年龄特征、视觉呈现效果、肢体动作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不仅精准捕捉传统民族服饰元素的外在“形似”,更深入挖掘其背后文化内涵,实现了“形神兼备”的诗意诠释。
2月23日,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上,孜亚提汗·阿依达尔汗(左)与模特在一起。哈布丁·阿汗摄
2004年,退休后的孜亚提汗继续追逐梦想,创立民族服装公司,引领各民族女性助推新疆民族服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大型阿肯弹唱会到大型话剧《萨丽哈与沙明》、大型歌舞剧《迁徙之路》,再到疆内外各类大型展会,孜亚提汗设计的独具魅力的民族服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民族风。
今年2月和4月,孜亚提汗带着设计作品,受邀参加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与哈萨克斯坦ASPARA时装周。当这些融合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元素、完美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有机结合的服装作品亮相国际T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新疆民族服饰是一座文化宝藏,我将带领团队持续拓展国际化视野,让新疆民族服饰继续绽放光彩,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新疆故事。”孜亚提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