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千亿·国际(唯一)官方网站深读 产教融合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      2024-11-22 13:37:45

  QY千亿国际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和最大特色。

  2022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意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包括在节点性城市或具有重要产业位置的县主动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从“块”上提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

  晋江是我省制造业重地,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同时,当地已在全国县域(含县级市)率先构建“中高本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3年10月,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入围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全国唯一在县域(含县级市)建设的联合体。

  产与教如何融合?如何实现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共生共荣?近日,记者走进晋江,深度调查当地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

  职业教育是和产业最贴近的一种教育形式,而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又是职业教育的活力源泉。

  细细翻看晋江市各职业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食品、鞋服、机电、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电商物流等,记者发现,这些专业大多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从专业设置上贴近产业,已成为当地职校的共识。

  如何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校企之间开展“订单班”培养合作,是产教融合的第一步。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与百宏集团是多年的“老搭档”。百宏集团是一家集聚合纤维、弹性织造(带)、化纤、织布、经编、服装、拉链、纸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早在2013年,百宏集团就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立了联系。

  据百宏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洪俊鑫介绍,彼时集团上马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面临专业人员紧缺。为此,集团找到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希望能为企业培养相关技术人员。

  “当时,我们合办了百宏订单班,从‘企业冠名班’开始,开展技能人才的订单定向培养。”洪俊鑫介绍,企业冠名班即由企业提出需求,学校负责授课培养学生,实现学习、实践、就业的一条龙无缝对接。“但订单班的学生整体留存率不高。订单班的问题主要在于,毕业后学生无法一下子适应从学生到职工身份的转变,校园和社会之间还是存在距离。”

  校企双方都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缩小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接下来十来年的合作中,双方就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课程设置、师资引入、作业实践等环节,全面围绕企业需求,完善布局衔接。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智慧制造学院院长王亚洲在加入学院前,曾有在多家鞋行业相关企业工作15年的经历。

  “在企业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工厂做智能制造产线升级。”王亚洲说,在来到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之前,他对职业院校并不陌生。“我一直在这个行业工作,通过职教集团、行业共同体等平台,有很多机会和学校里的人进行交流。”

  2021年6月,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整合安踏时装设计学院、恒安工学院,成立智慧制造学院,设置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6个专业,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新设专业。

  同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出要求。智慧制造学院的诞生,正好对接当时当地鞋服企业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需求。

  王亚洲到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后不久,就被聘为副教授。对此,王亚洲认为,学校对教职工在企业工作经历的认可度,大大增加了企业高管到高校任教的吸引力。

  在教学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上,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实施“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建设,施行大师、匠师、技师与教师系列职称并行互通的“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

  据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喻亮介绍,仅最近3年,该校引进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就有70多名。“在引进教师时,我们十分看中他们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并具备一定专业技能这一点,在职称评聘时会优先具体考量这些因素,让他们可以把企业的工作经历转化到教师队伍的职称体系中来。”喻亮说。

  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好处,2021届毕业生邱浪感触颇深。“从在校最后一年到百宏集团见习开始,不知不觉已在企业度过了4年时间。”邱浪如今是百宏集团动力部的一名技术员,负责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作。转正后的3年时间里,他的职级已连升三级。

  和邱浪一样,目前百宏集团有136位中层技术骨干均为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毕业生。

  每个专业群推进1个校企共建的高水平产业学院建设,每个专业深耕1个以上产教融合项目,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N”个校企合作内容,这是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建设一个专业(群),深度合作一个以上知名企业,服务区域一个产业”的专业建设思想。

  “技术更新和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企业手中,需要技术授权。只有当我们和企业合作到一定深度之后,我们才能拿到最核心的技术教给学生。”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宣传部部长杨颖聪告诉记者,要让合作出实效,“双方合作的深度永无止境”。

  锚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共性需求,2019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选择与华为建立合作,由此诞生了校企联合共建的二级学院——联合创新产业学院。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是从原先的华为ICT学院升级而来的。”杨颖聪分享了最初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立联系的“渊源”。华为ICT学院是华为公司主导的校企合作项目,面向全球在校大学生传递华为ICT技术与产品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华为职业技术认证,为社会及ICT产业链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2021年9月,我们决定与华为在本地的生态伙伴进一步深度合作。学校提供政策、人才、场地等,合作方负责产业学院整体管理、运营服务,引入华为的相关设备、技术体系课程、职业认证体系参与教学。”杨颖聪说。

  在教学楼里,记者看到,10名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正在进行华为鸿蒙系统应用的开发工作。

  今年,以联合创新产业学院为主体,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与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数智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泉州盛源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泉州市金鸿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出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10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纯血鸿蒙系统HarmonyOS 5.0,泉州市金鸿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开发鸿蒙系统的原生应用。

  “这10名毕业生是从100多名报名学生中严格按照企业用人标准选拔出来的。”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联合创新产业学院院长郭霏霏告诉记者,公司从7月运行至今,已有58名师生拿到了华为认证的鸿蒙高级开发工程师证书,57名学生拿到了华为认证的鸿蒙初级工程师证书。

  “在联合创新产业学院,我们采用入学就实战的培养模式,比如,我们开设了鸿蒙现场工程师班,以真实项目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保障学生技术能力、实战经验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郭霏霏介绍说。

  同时,与区域龙头企业共建实体化运营的合资公司,无形中让学校与企业形成了共同考虑生存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今年,联合创新产业学院携手晋江市产业数字化协作服务联盟深入当地176家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义诊,已出具诊断报告96份。

  “通过数字化义诊,我们了解到企业开设什么样的数字化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人才。”郭霏霏说,借由这一过程,学校也重构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在数智产教融合展厅,记者看到,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对当前信创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信创产业5个板块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云计算、应用软件、安全,选择5家企业和产品,对应开设5个专业;按照相应的职业标准培养学生,同时推动学生到合作企业的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实现就业。

  2023年5月,晋江市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并首批入围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体以晋江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牵头高校,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共同创建,按照政府统筹、园区依托、企业牵引、学校主体的工作思路,构建政、园、行、企、校融合交互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2006年左右,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入升级换代阶段,需要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规范培养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是大家的共同需求。于是,就想办个学校。”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由澳门金龙集团等5家民营企业共同创办,该学院执行董事王树生告诉记者,晋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拥有多个千亿和百亿产业集群,由此催生出对职业教育的更高需求。

  发达的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且可持续,成为产教融合深度开展的根本动力。

  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也是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牵头企业。

  “企业正处于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我们对新质劳动者有迫切需求。解决高端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后,企业还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人才,来确保日常的生产、检验和销售。”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垵介绍说,公司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运维工程师、电商人才,为盼盼食品5G数字工厂提供人才支撑,还孵化了“零零嘴”校园店创业项目,打造集教学、实习、实训、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一号店”,为未来在全国开设千家“零零嘴”门店做好人才储备。

  为保障联合体高效运行,晋江市级层面成立理事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理事长,下设秘书处,抽调13名专兼职人员组成工作专班。针对不同产业需求和特点明确扶持政策,出台现代产业体系人才认定办法、集聚技能人才若干措施等20多份产教融合专项政策。

  “在推进联合体建设中,我们深深感到,必须始终坚持‘晋江经验’科学指引,不断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服务,全力构建‘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尊意表示。

  职业教育面向产业、生于产业、融合产业、服务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晋江办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滨如感到“一种发展的紧迫感”:“我们需要确保办学工作紧紧跟上产业发展的速度,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能立即响应。随着合作的深入,学校与企业之间逐渐发展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荣关系。”

  正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开展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实践:从产业选企业,再由企业确定职业和职业群,然后通过职业群建立学校的专业群。通过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反哺地方产业发展。由此,实现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五业”闭环发展。

  “我们希望教育可以领先产业发展半步,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前瞻性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为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供科研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采访中,吴滨如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元素是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未来应该是产教城融合——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区域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职业院校应该要主动去做研究、做专业布局和优化,主动融入城市和产业的发展。”